晚自习不允许学生上厕?教育局回应 规定引争议

山东聊城柳女士的儿子今年15岁,最近感冒了。她叮嘱儿子多喝水,但孩子在晚自习时被班主任禁止上厕所,还因此被罚站一节课。柳女士与班主任交涉未果,班主任称这是学校的规定。然而,学校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这种规定。聊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,教育局肯定没有这样的规定,并会向学校反映此事。

晚自习不允许学生上厕?教育局回应

柳女士的孩子正在上高一,晚自习从下午6时20分一直持续到8时10分,接近两个小时。对于正处于青春期、身体快速发育的孩子来说,这么长的时间内肯定会有上厕所的需求。更何况,孩子感冒需要补充水分,可能也会增加上厕所的次数。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,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。

不让学生上厕所,强行要求学生憋尿,不仅可能导致生理上的不适,引发泌尿系统的健康问题,还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。尤其是处于叛逆敏感期的青少年,对自我形象和他人的看法都更为在意。因为上厕所这样的正常需求而对学生罚站,可能会让其感到羞耻和焦虑,担心因此受到责备和歧视。这样的双重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,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。

据家长柳女士称,她的孩子因憋尿时间太长,晚饭不敢喝汤。她去找班主任沟通,对方反驳“别的孩子怎么不去”,还要求学生去开医疗证明。这也是非常令人费解的要求,上厕所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,又不是什么特定的疾病症状,为什么需要医生来证明?所谓“人有三急”,人想上厕所的时候本来就急,哪还有时间和余裕去医院开证明。这样不合理的要求,很容易让家长感觉是一种刁难和针对。

无论这位班主任出于什么想法,是想强调课堂纪律,还是树立管理权威,长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不让孩子上厕所,这一规定都堪称奇葩,是对学生基本人格权益的损害,对其身心健康的伤害,严重偏离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。

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,这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,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。当老师为了所谓的“规矩”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极端措施时,实际上是在破坏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,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。过度严格的管理方式往往适得其反,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,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。

这一事件还暴露出学校管理层在监管上的失职。家长针对这一荒唐规定向学校反映时,学校工作人员仅仅表示“学校就没有这种规定”就再无下一步动作,实在是匪夷所思。家长反映问题是为了纠正不良现象。如果学校能够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,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明显不合理的规定,或许就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。

任何有违人性、背离教育初衷的管理规定都不应该出现在课堂上,都应该被立刻纠正、坚决摒弃。既然学校和教育部门都否认有这样的规定,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应该及时调查和处理,还学生正常和谐的学习环境,给家长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。

这一事件反映出当前部分教师、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,只盲目地追求管理效率,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。优秀的教育者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,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,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所谓“统一标准”。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,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和课间休息的时间,准备好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方案,在确保课堂秩序的同时,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,制定更加人性化、科学化的管理措施。

教育是灵魂的引导,是心灵的启迪,而不是对年轻人天性的忽视和压抑。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,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作用。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,这一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铭记。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教育领域的监督力度,督促教育管理方式不断改进,营造温暖包容的学习氛围。